896 形象工程(1 / 2)

温斯顿来法国纯粹是例行公事,如果是一个月前奥匈帝国求和,那温斯顿和扑恩加莱会扫榻相迎,现在就只能呵呵,眼看同盟国大势已去,奥匈帝国想退出战争已经不可能,除非奥匈帝国愿意放弃所有权利,任由协约国宰割。

就在英法联军将德军机动部队包围在马恩河的同时,伊恩汉密尔顿指挥下的地中海远征军也在向皮亚韦河的德奥联军发动进攻。

此前鲁登道夫为了米夏埃尔计划,已经将奥托冯毕洛调回西线,德奥联军失去了最英明的指挥官,现在的皮亚韦河,40万奥匈帝国部队的指挥官还是那个独断专行的康拉德,他之前就已经被证明不是个优秀的指挥官,现在他又将曾经犯过的错误几乎犯了一遍。

地中海远征军是在四月九号向德奥联军发起进攻,这一天也是英法联军开始反攻的时间。

在皮亚韦河,反攻是以罗德西亚北部师和刚刚调来的骑兵第一师为核心进行,这两支部队是南部非洲的王牌部队,部队的成立时间最早,士兵的训练情况较好,装备的都是最先进的武器,后勤物资充裕,面对德奥联军,两个王牌师的优势无可动摇。

四月九号早晨,地中海远征军的四个师越过皮亚韦河,向河对岸的奥匈帝国阵地发起进攻。

战线长达70公里,配合地中海远征军作战的意大利王国部队也表现出色,在单独对抗德奥联军的时候,意大利王国部队在卡纳多吉的指挥下就像灾难一样,在和地中海远征军配合的时候,意大利王国部队马上就表现出应有的水平。

这也要归功于卡纳多吉的倒台,第十二次伊松佐河战役后,意大利国王终于无法忍受卡纳多吉的拙劣表现,意大利政府倒台了,卡纳多吉被革职,意大利王国部队的表现马上就焕然一新。

和气势如虹的地中海远征军相比,奥匈帝国的部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中。

最主要的问题是后勤供应,奥匈帝国还有部队,但是后勤供应极端困难,前线部队没有足够的食物,没有足够的弹药,甚至连御寒的衣物都不足。

卡尔一世知道奥匈帝国面临的困难,但是却无能为力,他想战胜协约国,但是同盟国已经明显力不从心;他还想退出战争,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方式。

在这一次奥匈帝国和协约国的接触中,协约国明确要求卡尔一世和德皇威廉二世退位,把这当成是谈判的前提条件。

这个要求是卡尔一世无法接受的,就算卡尔一世想接受,威廉二世也不会接受。

和英法联军的反击一样,地中海远征军行动迅速,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向前推进了25公里,参战部队普遍感觉战斗比行军更轻松,这一天奥匈帝国损失了19.5万人,其中只有1.7万人被杀,近十万人没有做丝毫抵抗就直接投降。

三天之后,地中海远征军将战线推进到伊松佐河,德奥联军溃败的速度,比他们在第十二次伊松佐河战役中推进的速度更快,太多的俘虏拖累了地中海远征军的速度,进攻部队要把很大精力放在收容战俘和逃兵上,到第三天伊恩汉密尔顿才注意到这个问题,然后收容战俘的工作就由二线部队接手,地中海远征军的推进速度再次加快。

到四月十五号,罗德西亚北部师成功将战线推进到阿尔卑斯山口。

卡尔一世派人求和的时候,恐怕没有想到短短一个星期内,不仅仅是西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意大利战线也全面崩溃,要不然卡尔一世的条件会更卑微一些。

温斯顿来到亚泯是有秘密任务的,现在德国覆亡在即,英国政府已经开始考虑战后的欧洲秩序,俄罗斯帝国已经覆灭了,奥匈帝国战后肯定会接替,分裂为多个小国家,不会再产生新的威胁,如果德国同样覆灭,那么法国就将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这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更何况,有一个说不出口的理由,威廉二世和乔治五世毕竟是亲戚,所以乔治五世也不希望威廉二世落得一个和尼古拉二世同样的下场。

退位大概是乔治五世的底线,乔治五世绝对不允许对威廉二世一家斩尽杀绝,这也就是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否则恐怕英国都已经开始对俄罗斯新政府的报复了。

当然了,英国如果要对俄罗斯新政府进行报复,肯定不是打着为尼古拉二世一家复仇的旗号,也不会是因为俄罗斯新政府不承认俄罗斯帝国遗留下来的债务,那么就需要找一个更加合适的,能让所有人都接受的理由。

在知道温斯顿的来意后,罗克心情是崩溃的。

德国人现在还没有认输,包围圈里还有几十万德军在负隅顽抗,鲁登道夫手下还有超过300万军队,德国人的作战意志还没有彻底消失,可是法国政府已经开始盘算着要肢解德国,英国政府已经开始考虑欧陆均衡,现在就考虑这些是不是早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