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部的物资运进来时,西国的物价还能维持稳定,可是外部的物资一断供,西国境内立时物价飞涨。
粮食做为物价的风向标,不到半个月,就从一两涨到了二两五钱,并且还在持续上涨,百姓很快就要吃不起了。
虽说西国官府发布告示,宣传西国各地的平准仓库,储粮充足,但还是有人意识到,随着乾朝的粮食断供,西国已经错过种粮的时节,今岁秋粮也不理想的情况下,西国极有可能发生饥荒。
随着各种谣言在成都传播,西国的有钱人和权贵,为了备荒,开始囤积粮食,而他们的行为,又加剧了粮价的上涨,令普通百姓和几十万矿工和军属更加难以获得粮食。
成都西市,几家店铺前,百姓排起了长队,购买着粮食。
这时店铺前,忽然一阵骚动,百姓对于粮商临时加价,感到不满,与店铺掌柜和伙计发生了冲突。
就在两方将要大打出手,即将发生暴动时,一阵清脆的哨声响起,大队头戴斗笠的衙役,拿着木棍跑过来,将暴动的百姓驱散,维持住了街道上的秩序。
张献忠站在街道旁,看见这一幕,一张黄脸变得铁青。
徐以显道:“陛下,现在国内粮食短缺,必须要想办法应对啊!”
徐以显很早就向张献忠提示了风险,不过张献忠对孙可望颇为信任,再加上在孙可望的改革下,西军的军力确实有所提升,所以张献忠并不以为意。
此外,孙可望回到西国后,很快与右相汪兆麟等人勾结在一起,让他们在与乾朝的贸易中大发横财,成了西国境内的买办阶级,而汪兆麟等人的支持,也使得张献忠没有在意徐以显等人提示的风险。
张献忠黑着脸,“回宫再说!”
西国皇宫,问政殿内,张献忠坐在皇位上,徐以显站在一侧,孙可望跪在地上。
“茂堂!成都城内粮价飞涨,你有什么话说?”张献忠黑着脸。
孙可望忙行礼道:“陛下,军事改革,提升大西军力,需要招募大批青壮从军,还有投入到军工、冶炼产业,从而影响农业生产,陛下您是知道的。本来臣通过向乾朝购买粮食和物资,来解决物资短缺的问题,可是定国坚持要主动攻击乾朝,引得乾朝断了商道,臣也没有办法啊!”
张献忠闻语皱起眉头,出兵湖广,张献忠也是赞成的,孙可望确实阻止,这事确实不能怪他。
孙可望沉吟一阵,叹气道:“好,借口就不说了。现在朕问你,可有办法解决粮食短缺的办法?”
四川天府之国,若是时间允许,只要丰收一季粮食,就足够西国之用,可是现在已经入秋,要增加粮食种植,只能等到明年春耕了。
张献忠从徐以显口中得知,从各州县粮食种植的情况来看,今岁许多州县都可能欠收,若是不能弄到粮食,西国恐怕会出现粮荒。
现在乾西正在交战,而粮食就是人心,西国一旦发生饥荒,引发动乱的话,恐怕会给高欢可乘之机。
孙可望连忙说道:“回禀陛下,臣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便是从东吁,还有南洋购买粮食。”
张献忠皱眉道:“从南洋买粮?这靠谱吗?”
孙可望道:“陛下放心,这件事情是臣的失误,臣一定设法补救。南洋一地,水稻一年三熟,粮食充足。臣在乾国时,曾与一些海商有关系,臣决定亲自去安南,带着黄金,去为大西购买粮食!”
现在安南在西国手中,而安南一地,确实盛产粮食。
此时,安南的粮食,主要供给广西的驻军,而安南附近的占城、真腊、南掌、暹罗等地,确实也都产粮,应该能够满足西国的需求。
张献忠听了孙可望的话,稍微沉吟片刻,便舒展眉头,“好!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去办,你务必为朕购买一批粮食回来!”
孙可望连忙行礼,他低着头,目光闪烁道:“臣定不辱使命!”
(求月票,推荐,订阅,大家多投票啊。)